得了肝炎,
你是不是也在担心,
万一传染给家人、朋友怎么办?
还能不能一起吃饭?
还能不能正常相处?
(滑到文末可直接查看答案~)

什么是肝炎
肝炎是指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损伤,这些致病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药物、酒精等。肝炎会导致肝脏细胞被破坏,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并可能伴随血清学肝功能异常。肝炎不仅影响肝脏本身,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如黄疸、瘙痒、厌食、腹胀等。
根据病因,肝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肝炎病毒主要有五种类型,分别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可进一步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没有过量饮酒的情况下,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肝脏炎症,多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相关。
药物性肝炎: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如抗生素、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肝脏炎症,患者体内会产生针对自身肝细胞的抗体,导致肝细胞损伤和炎症。
其中,病毒性肝炎是肝炎里最常见的,而且还会传染。

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
甲肝、戊肝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以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所以,饮食不卫生、公共聚餐等可能会传播。
乙肝、丙肝、丁肝
通过血液、母婴和性传播,在非正规机构拔牙、进行美容手术、纹眉纹身,或与他人共用针头、不安全性行为等,都存在传播风险。
感染上肝炎病毒后会怎么样
甲肝
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临床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怕冷、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可伴有疲倦、褐色尿、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也有无症状感染者。
临床上甲肝的病例大多病情较轻,仅有极少数患者会发展至肝衰竭的情况,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后多能痊愈。
乙肝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肝细胞内,并开始疯狂复制模式,但它本身并不引起肝损伤,只有在身体的免疫系统“侦查”到病毒入侵后,开启防御战,这个过程才会引起肝细胞的死亡。
乙肝常见的症状有不明原因的乏力、疲倦、食欲缺乏、讨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尿色深黄、脸发黄暗沉、右侧肝脏区域不适、疼痛肿胀等。
乙肝在我国仍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肝炎类型。感染乙肝病毒后,如果没有足够的免疫力,也没有及时规范地治疗,会导致慢性肝炎,逐步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乙肝很难实现“完全治愈”,但随着临床诊疗发展,可以被控制,部分乙肝还可以做到临床治愈,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因为乙肝而影响寿命,所以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丙肝
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甚至转氨酶都可能是正常的,但丙肝病毒却在悄悄地损伤肝脏。
丙肝病毒会直接破坏肝细胞,导致肝硬化,它代谢的产物也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
丙肝的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很难被发现,当症状出现时,大多已经进展到终末期肝病,甚至是肝癌。
近年来,随着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丙肝已经成为一种很容易被治愈的疾病。目前临床上基本是“发现一个就能治愈一个”。
丁肝
丁肝病毒自身有缺陷,必须依附乙肝病毒才能复制、生存,所以它一般无法单独造成感染。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得了丁肝,那么他体内一定有乙肝病毒。
当乙肝病毒合并丁肝病毒感染时,发生肝癌的风险比单纯感染乙肝病毒高出2~8倍。
丁肝的临床表现与乙肝相似,有乏力、厌食、尿黄、黄疸、肝区痛及肝肿大等症状,有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或致命的肝功能衰竭。
丁肝通常无需特别的治疗,只要控制好乙肝,保持肝功能正常即可。
戊肝
可以多次感染,但一般预后良好。症状表现和甲肝类似,但可能比甲肝更重,并且戊肝病程比较长,可能长达1~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如老年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以及合并妊娠者可发展成为重型肝炎,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该如何预防感染肝炎病毒
预防肝炎病毒感染需要综合施策,从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避免高风险行为)等多个方面入手。
01 接种疫苗
甲肝、乙肝、戊肝都有相应的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我国提供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选择,均具备良好的免疫效果。
乙肝疫苗的保护程度可达98%~100%,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的方法。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
目前对于丙肝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曾经感染的患者在疾病痊愈后也不会对丙肝病毒产生抵抗力,因此通过切断感染途径预防就显得格外重要。
由于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需要在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增殖,因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起到预防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
目前,专家已研制出戊肝疫苗,证明对16岁以上人群安全有效。尤其推荐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学生等,以及感染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育龄期女性、老年人等进行疫苗接种。
02 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饮用生水,不食用未煮熟的河鲜或海鲜,不吃被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过的食物,生吃瓜果前应削皮,饭前便后勤洗手,餐具要经常消毒;
采取有效措施灭蝇、灭蟑螂,以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不吸毒,避免共用注射器;
注意避免体液接触和血液接触,如性生活要注意采取安全措施;避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不去非正规机构纹身、手术等。

综上,乙肝、丙肝、丁肝在日常的正常社交中,如共餐、亲吻(口腔没有伤口出血)、握手、拥抱、咳嗽、打喷嚏等,传播可能性极低。
甲肝、戊肝可能会因为共餐等传播,好在这两种病毒都有自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