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学龄儿童情绪、行为及成长的关键驱动力

2024.3.16《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发布,该文显示我国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

一项研究也表明,幼儿园儿童入睡困难率为39.4%。而根据研究显示:学龄儿童的睡眠特征对其情绪稳定、行为表现及执行功能(指有机体对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良好的睡眠习惯与执行功能增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紧密相连;执行功能的强化有助于儿童更好地控制情绪、调节行为,减少冲动和攻击性行为。

良好的睡眠质量不仅是身心健康的基石,更是促进儿童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保障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对于预防和改善学龄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至关重要。

睡眠与大脑发育执行功能

神经科学研究揭示了睡眠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密切联系。高质量的睡眠与前额叶功能的健康密切相关。前额叶是负责决策、冲动控制等执行功能的关键脑区。此外,睡眠中断会损害海马区的神经生成,该区域对记忆和情绪调节至关重要。这进一步强调了睡眠在促进儿童大脑发育、提升认知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睡眠与生长发育

良好的睡眠对儿童生长发育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长激素的分泌在夜间睡眠时达到高峰,特别是深睡眠阶段,这有助于促进骨骼、肌肉等组织的生长。因此,睡眠不仅是身体休息的需要,更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加速器。家长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儿童获得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

促进健康睡眠的策略

为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应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1.实施科学的睡眠教育

2.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 定时睡觉:培养孩子每天定时上床睡觉的习惯,有助于调整生物钟,使身体适应规律的睡眠模式
  • 早起习惯:鼓励孩子早晨按时起床,以配合晚上定时睡觉的时间,形成完整的睡眠周期

3.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卧室的温度和湿度适中,避免过热或过冷影响孩子的睡眠
  • 安静的环境:减少噪音干扰,如关闭电视、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声音,确保卧室安静
  • 舒适的床铺:为孩子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和枕头,以及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提高睡眠舒适度
  • 柔和的光线:睡前调暗室内光线,避免强光刺激,可以使用柔和的夜灯或遮光窗帘

4.鼓励适度的体育锻炼等

5.注意饮食健康

  • 避免过饱或过饥:晚餐不宜过饱,也不宜在睡前饥饿状态下入睡,以免影响睡眠质量
  • 适量饮水:睡前适量饮水,但避免过多,以免夜间频繁起夜
  • 避免刺激性食物:晚餐和睡前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以免影响睡眠

这些措施有助于促进儿童在学习记忆、行为调控、情绪管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示为不同年龄段推荐睡眠时长,各位家长可进行参考。

综上所述,睡眠是学龄儿童情绪稳定、行为良好、执行功能强大及生长发育顺利的关键驱动力。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有利于健康睡眠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