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免疫力”呢?它是机体保护“自我”抵御“非我”的能力。每个机体都有一整套“免疫系统”在时刻运转,调适和维持身体的免疫功能。

这个免疫系统相当于人体的“防御部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与细胞营养状况密不可分。

免疫器官

①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免疫细胞的“兵工厂”);胸腺(免疫士兵的“训练场”)。

②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免疫士兵的“战场”)。感染时入侵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和免疫细胞聚集,淋巴结肿大,通过过滤淋巴液清除废物和有害物质;脾脏(血液仓库)。负责过滤血液的器官,如去除死亡的血细胞,吞噬病毒和细菌。

③黏膜和皮肤:重要的局部免疫应答区域。

④区域免疫器官:肝脏、肠道、肺脏等。

此外,“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器官之一,也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肠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肺脏”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俗称“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士兵,主要包括两种:

吞噬细胞(吞噬清理敌人);淋巴细胞(帮助身体记忆和快速识别以前的入侵者)。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

包括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怎样发挥作用?

免疫系统通过免疫应答的“作战方式”清除“非我”成分,保证机体健康。免疫应答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同时依靠这两种作战方式形成“机体三道防线”完成防御任务。

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可即时应答所有病原体,作用弱,无特异性。构成人体免疫系统前两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止外界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

第二道防线:体内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消灭进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可通过注射疫苗、接触病原微生物、患过某种疾病而获得的特定免疫力,如:水痘、百白破等。此种免疫可针对某特定的病原体迟发性应答,作用强,有特异性。构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疾病的预防和自愈,都需机体免疫系统有效作用。

“免疫力”是否越强越好?

答案并非绝对,有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出错或有缺陷。在以下情况或者风险时,对于“增强免疫”要谨慎。

排斥反应

免疫系统行动总原则是保护“自我”、抵御“非我”,也就是说,只要是外来的都认为是敌人,设法消灭。也随之带来一些麻烦。如:急需输血时,输入血型须与机体一致,否则会出现溶血反应;器官移植,把移植来的有益器官当作“非我”抵御,出现排异,导致移植失败。

自身免疫病

当免疫系统将机体“自我”当作“非我”进行抵御时,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引起组织损伤。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超敏反应

表现为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即对原本无害的抗原(如食物)启动强烈的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组织细胞的损害。

免疫缺陷病

免疫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分不起作用。

如何加强营养,优化免疫状态?

保证合理膳食,合适的营养素摄入,满足机体健康需求。

免疫相关的组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因素,都将影响人体免疫力。营养是维持生命活动及健康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免疫力的关键因素。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细胞中固体成分的70%。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运行中的修复、代谢和合成,离不开蛋白质和氮源(包括:蛋白质、肽、氨基酸)。

优质蛋白质就是其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种类和比值更接近于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优质蛋白质包括蛋、乳、畜禽肉和鱼虾等,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高分解代谢,需要量增加的特殊生理状态,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

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免疫反应的各个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和摄入供给,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

♦ 维生素A——免疫力第一道防线的“守护神”

维生素A是一类含有视黄醇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总称,具有维持正常视觉、促进上皮组织增殖分化和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等功能。其参与人体免疫系统成熟的全过程,能够改善细胞膜的稳定性,维持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是免疫力防线“守护神”。

食物的来源,包括肝脏、蛋黄等。蔬菜水果当中所含的类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尤其是深绿色和红黄色的蔬菜。

♦ B族维生素——“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B族维生素是参与人体三大营养素新陈代谢的重要辅酶,是维持人体正常机能必不可少的水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能介导免疫调节,辅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尤其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等。

维生素B1和B6在肉类、蔬菜、谷物、豆类中含量丰富。维生素B2在食物中分布较广,动物性食物中含量相对较高,特别是肝、肾、蛋类、牛奶等。维生素B12绝大部分来自肉类如鱼类、动物内脏类、蛋类、奶类等,素食者容易缺乏。

♦ 维生素C——增强免疫功能的“头号帮手”

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促进伤口愈合等,通过支持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的各种细胞功能,有助于免疫防御。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兰花、辣椒、白菜和刺梨、猕猴桃、草莓等。

♦ 维生素D——免疫力的调节剂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其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维生素D受体广泛存在于免疫细胞,既能增强先天性免疫应答,又能抑制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

中国成年居民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 μg/d。动物类食物(肝脏、蛋类、奶制品等)、富含脂肪的鱼类,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 维生素E——抗脂质过氧化的第一道防线

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和细胞内部结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大多通过参与机体核酸及酶的形成和能量代谢,维持免疫细胞的完整性,对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一定影响。

一方面,铁、硒、锌、铜元素不仅有助于抗体的形成,而且能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对维持免疫力有一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免疫应答过程中会产生自由基,铁、锌、硒、铜作为酶的组成,通过酶促反应来发挥抗氧化作用。矿物元素缺乏会产生某些疾病,人在疾病状态下食欲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食物的消化、吸收、代谢及生长发育,进而会间接影响免疫系统。

伽澜健康核心科技,生物科技转化应用——脂质体包裹大分子多肽,全面补充人体“细胞营养”,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和衰老细胞的再生,为您与家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