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看四季养生。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是四季最为明显的特征,从传统的中医学角度来看,不同季节对人体各方面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帝内经》明确提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应,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五脏各有对应的季节,肝对应春天,心对应夏天,肺对应秋天,肾对应冬天。人来于自然,故,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天应时,天人合一。以达气血运行舒畅,健康长寿的目的。

春季生机 (春生)

  1. 生机勃勃,春天里的草木翠绿欲滴,给人一种清新盎然的感觉。
  2. 春天是所有生物繁殖的季节,人们也应该抓住这个好时机,户外运动,呼吸新鲜空气。
  3. 春天适当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让身体更健康。

夏季保持 (夏长)

  1.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太阳炽热,人们容易出汗,导致身体水分流失。
  2. 夏季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每天喝足够的水,避免渴觉过度。
  3. 夏季气温高,人容易心情烦躁,要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

秋季丰收 (秋收)

  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田野间辛勤劳作,成果丰硕。
  2. 秋季进补,多吃一些丰收的食物,如粮食、蔬菜、水果等,为身体储备营养。
  3. 秋季注重健康,可以多吃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如蜂蜜、核桃等。

冬季藏养 (冬藏)

  1. 冬天气温低,人们容易受寒,需要注意保暖。
  2. 冬季是养生的季节,人们要科学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睡眠,有益于身体健康。
  3. 冬季要养胃,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粥等,可促进胃肠健康。

人体养生之道当遵循天时之变,顺应自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根据季节的不同调养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才能有利于身体的各种生理需要,进而减少疾病的发生,顺利安康地度过一年四季。